我们都知道,人类正常的生存与生活,水资源至关重要,所以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即使在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大城市以及相当一部分人口,要么集中在河流沿岸,要么生活在气候相对湿润区域;
看看我国的城市分布就很明显,别说大城市了,哪怕是一座县城,也要尽可能依河而建;
而在今天,随着全世界人口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城市作为人口最集中区域,其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拥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可以说非常多;
比如日本东京,人口已经高达3800万左右,印度的德里人口也达到3200万;
此外,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以及埃及首都开罗等,人口规模也都在2000万以上。
(1)我国古代的西汉与唐朝,作为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版图面积都在500万平方公里以上,但两个朝代其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5000-6000万;
(2)15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前夕,彼时整个欧洲的人口也还不到5000万。
(3)在今天全世界差不多有200个国家,但在3800万以上,只有不到50个,也就是说,一个东京人口就超过了世界上3/4以上的国家。
然而,当今世界的很多超大城市,论起规模那已经不叫“可敌国”了,那是名副其实的“可敌数十国”。
这些城市,不仅人口多,大多数还拥有发达的商业和制造业,三者可都是“用水大户”,所以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代表着水资源需求的大幅增加;
相信这是个不少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毕竟我国华北以及西北地区,因为种种原因都曾严重缺水,但通过南水北调等众多调水工程,我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也避免了这些区域城市极端缺水情况的发生。
不过,在全世界内,有一座城市,却向人们展示出了城市极端缺水的严重后果;
作为伊朗首都,德黑兰市区面积达到615平方公里,而整个德黑兰都市区面积则高达1301平方公里,人口高达1500万,堪称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全城探秘仔细查找资料后发现,德黑兰真是“完美”具备了“极端缺水”城市的所有条件:
正常来说,大部分沿海地区都气候湿润,降水充沛,而德黑兰呢?从地图上乍一看并不算一座深居内陆的城市,其向南距离波斯湾只有600公里左右,向北距离里海更是只有100公里;
但是,德黑兰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虽然地处伊朗高原,实际上却在一座非常封闭的高原盆地内,其北侧是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东北侧也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亚美尼亚高原,二者合力,挡住了来自大西洋、北冰洋以及里海的水汽;
德黑兰西南侧,则是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的扎格罗斯山脉,跟南侧的海岸山脉一起挡住了来自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水汽;
所以,德黑兰虽然距离海洋不远,但却很少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非常炎热干燥,年降水量只有230毫米;
降水丰沛,是大多数城市能拥有充足水资源的前提,很明显,德黑兰在这方面可谓是“先天不足”。
即使气候干燥,降水不足,但如果位于大河沿岸,能利用河水,一座城市也几乎很难会出现严重的缺水状况;
其周边的高大山脉和高原,不仅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也导致大多数河流都远离城市,要么向北流入里海,要么向西向南流入波斯湾;
这就造成,德黑兰市区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但却没有一条河流流过,要知道,即使不算都市区,单单德黑兰市区,目前人口就超过了900万,哪怕放到我国,也是名副其实的超大城市了;
哪怕放眼全球,一座人口上千万的城市,市区不是沿河而建,也是相当罕见,市区没有大河,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德黑兰的缺水状况。
降水不足、没有大河也就算了,如果能留住大部分地表水资源,也可以缓解缺水状况吧?
因为德黑兰紧紧靠着厄尔布尔士山南麓,整座城市东、北、西三面都被这座高达山脉环绕,并且城市就建在山坡上,市区整体北高南低,落差超过300米;
这种独特地形,使得德黑兰市区即使拥有一些自厄尔布尔士山脉流出的溪流,但山坡地形以及巨大的落差,也使得溪水流速湍急,从市区匆匆而过,并且很快干涸,难以被充分利用;
此外,德黑兰夏季炎热干燥,经常连续数十天温度超过40摄氏度,蒸发量巨大,也导致地表水资源难以留存。
一方面,作为伊朗首都,德黑兰人口规模非常庞大,周边还分布着大量卫星城,生活用水需求巨大;
另一方面,德黑兰同时还是伊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工业中心,其集中了伊朗1/3的工业,贡献了全国1/2的制造业产值,工业用水同样需求巨大;
还有一点,德黑兰的郊区,还是伊朗重要的农业产区,大量耕地种植小麦、水果以及棉花等作物,农业灌溉也需要大量用水;
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堪称水资源消耗“三巨头”,而原本就严重缺水的德黑兰,居然一样不落;
从上述几方面来看,德黑兰出现极端缺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德黑兰这座城市,属于名副其实的“先天缺水圣体”啊!
当然,全城探秘提到的这几点,都属于长期因素,而近段时间的短期因素,则成为德黑兰出现极端缺水的关键;
自今年夏天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德黑兰连续40天温度超过40摄氏度,连续60天没有下雨,在上面全城探秘提到,德黑兰年降水量为230毫米,但实际上,其所在区域今年的降水量还不到100毫米;
多种因素的叠加之下,德黑兰,终于向我们展示出一座超大城市极端缺水的真实样子:
没有河流,德黑兰的用水主要依赖周边的水库,包括库容量9.6亿立方米的拉尔坝水库、库容量2.48亿立方米的卡拉季水库以及库容量1.75亿立方米的阿米尔·卡比尔水库等;
但由于德黑兰已连续六年干旱,再加上今年持续的高温干旱,这些水库的入水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3%,导致蓄水量已经严重不足,甚至干涸,比如阿米尔·卡比尔水库目前蓄水量仅1400万立方米,相当于库容量的8%;
而整个德黑兰周边的水库蓄水量已经仅剩5%,再有14天居民用饮用水将枯竭,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无奈表示,如果再不下雨,德黑兰将不得已搬家。
德黑兰70%电力供应依赖水力发电,但由于长期没有降水,河流干涸导致发电量骤降,甚至连部分火电厂也因为缺乏冷却水而不得不暂停发电;
这也导致目前的德黑兰从极端缺水,蔓延至电力短缺,很多社区被迫停水停电,部分公共设施也不得不关闭。
除了水库,通过打井获取地下水,也是德黑兰用水的一大倚仗,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德黑兰的水井数量,也从1968年的4000口增加到2012年的3.2万口;
而大规模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最直接的一个,就是地下水位下降,据统计,从1984年至2011年,德黑兰的地下水位降低了12米。
由于大量地下水被抽走,导致德黑兰不少区域的地面出现下陷,德黑兰国际机场的下沉速度达每年5厘米,而西部平原地区以及西南部的的瓦拉明地区,下沉速度更是达到每年25厘米;
2003年,伊朗开始组织人手对首都德黑兰的下沉情况做采样,经过研究,到2017年短短14年时间,德黑兰地区的整体下沉幅度居然达到3.5米;
在德黑兰东南部,地面沉陷导致地表撕裂,形成长达4公里的裂缝,其宽度达到4-5米,而市区西南由于地面下沉,导致道路崎岖不平,路基与建筑移位,墙壁布满裂缝;
此外,德黑兰人口多,还是伊朗首都,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城市进行了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地面有大量高架桥,地下还遍布着各种各样的管道、电缆、地铁以及输油管道等;
而德黑兰地面沉陷,给这些基础设施也造成了严重威胁,以目前的沉陷速度来看,很快就会造成这些设施变形、拉伸甚至断裂。
在今天,即使人类科技与文明已经高度发达,但一座超大城市假如慢慢的出现极端缺水,其后果仍然相当可怕,关键是我们还束手无策,伊朗甚至不得不计划将首都迁出德黑兰;
由此也能看出,我国修建的包括南水北调在内的诸多调水工程,是有多么难得、多么有先见之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为防止文章被抄袭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阳光工业区沙坑上段莱玮斯工业厂房2楼201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