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和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以下简称“国家网”)成立满30周年。为更好地展现国家网各监测站(简称“国家站”)的风采面貌,《净水技术》杂志社联合各个监测站进行专题宣传(栏目名:《净水技术》带您了解“国家站”),重点报道各监测站的背景情况、经营事物的规模、检验测试能力、和科技成果等方面,助力监测站品牌影响力提升及市场化发展。陆续收稿中,欢迎各单位向我社供稿并请持续关注。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厦门监测站(以下简称“厦门监测站”),前身为厦门市自来水公司中心化验室。该站于1996年7月成立,同年9月,首次通过国家计量认证评审,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全项目检验测试能力,主要承担供水相关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水处理剂等涉水产品的检测及水处理研究工作。
2006年4月,厦门监测站正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及资质认定二合一评审,获颁CMA与CNAS证书,检验测试能力获得显著提升。2009年,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全部指标的检验测试能力。2013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复评审,成为福建省供水行业首家具备生活饮用水106项和地表水109项全项目检验测试资质的机构,其检验测试能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2023年5月,厦门监测站的独立法人机构组建成立,暨厦门市政水务检测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检测机构。
成立发展至今,厦门监测站始终秉持“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有着先进检测设备和高素质人才的现代化水质检验测试的机构,检验测试能力覆盖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水)、地下水、涉水材料等。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厦门监测站现具备七大类475项检验测试能力;拥有员工33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人员13名、中级职称10名、初级职称3名,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约70%;拥有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检测环境良好;拥有300余台(套)、总值近3000万元的现代化大中型仪器设施,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GC-MS-MS)、气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仪(GC)、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离子色谱仪、连续流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低本底αβ测量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生物毒性分析仪、自动固相萃取仪及ARROW SPME前处理系统等。
厦门监测站承担厦门市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任务,负责厦门市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监督检测,覆盖全市水源地、11个制水厂和全域供水管网,为厦门市5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提供保障。同时承担集团内部水质科研任务,为集团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助力解决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水质问题。
厦门监测站还承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建厅和市市政园林局等的各级水质督查任务,开展供水水质监测,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供水质量监督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1.厦门监测站格外的重视人才教育培训,人员专业素养颇为突出。在2021年厦门市第二十七届职工技术竞赛化学检验员比赛中,斩获个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佳绩;在2022年福建省供水行业化学检验员职业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个人第一名、第六名、第七名以及团体一等奖。厦门监测站优秀员工吴聪于2023年荣膺厦门市“十优产业工人”称号,同年,厦门监测站亦被授予厦门市“五一先锋号”称号。
2.厦门监测站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致力于提升检验测试能力、质量和效率,同时助力提升厦门城市供水保障水平。历年来完成了“生态修复技术在枋洋饮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湖库藻类生长潜力试验及水ECO健康评估”“原水及饮用水中新兴污染物的污染风险评估”“厦门供水水质检测与预警平台项目研究”“水厂生产废水回用的水质安全评价”等多项课题研究,科研能力和成果获得供水主管部门的肯定。
3.厦门监测站致力于提升福建省供水水质检测工作员素质。至今已开展“水质管理及检测技术研讨会”“水中臭和味检测专项培训”“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等多次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水质检验人员700余名,对提升福建省供水企业安全供水保障能力起到了非消极作用。2010年10月单位获评“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生产作业人员实训基地”。
厦门监测站会一如既往地秉持科学严谨、服务社会的宗旨,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各项水质检测工作。将加大科研投入,引入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逐步优化内部管理、提升标准化管理上的水准,开展ISO9001等体系认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厦门监测站还将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合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意识,在供水保障、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和节约用水等方面发挥作用,为保障人民的健康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